躺平之後是側臥 中國青年正推崇「發瘋」?愈焦慮反而愈認命
當中國青年失業率超過20%,那些本想以躺平告別煩囂社會的年輕人,發明了一個新名詞──側臥,反應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。(路透)
NBA》詹皇狂刷32分没用 湖人主场遭鹈鹕羞辱
職場壓力鍋,令中國年輕人重新評估成功的定義,紛紛選擇以一種更反諷、更激烈的姿態面對人生。
聽過「躺平」嗎?這個流行語源起於中國大陸,意含着「勤勞不能致富,再怎麼努力也不能改變命運」,形成一場觀念革命,廣在亞洲各國年輕一代中蔓延。
當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2023年4~6月的青年失業率超過20%,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新高之後,那些本想以躺平告別煩囂社會的年輕人,發明了一個新名詞──側臥,反應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。
側臥,可不只是一種睡覺的體位,最早出於大陸官媒《新華每日電訊》的一篇文章〈謹防「側臥式」幹部〉。
廣爲流傳的1280字,抨擊了組織中的老油條主管:無事時,移花接木搶功勞撈好處;有事時,則裝模作樣地腳底抹油、奉行機會主義溜之大吉。
職場上見風轉舵的人所在多有,卻無法杜絕,一時招引衆多上班族在網路上發出鄙視不屑的共鳴,廣發朋友圈。
不甘柯以敏遭恶意报复 经纪人:保留法律追诉权
這個妙喻,同時也繁衍出「側臥式打工人」的概念:有種人一方面躺不平,一方面又奮鬥不動,在這一靜一動之間,來回徘徊,這個過程就是「側臥」。
側臥式打工人,介於躺平和奮鬥之間的狀態,對工作對事業,有時想拚有時沒鬥志,對客戶對業務,有野心卻又不想那麼累。
《美股》消息面:比特币涨破4.2万美元;联合国呼吁以色列「节制」
從躺平到側臥,映照出當下大陸普遍的社會現象,以及打工一族面對的是愈來愈競爭的職場,無可奈何又無法逃避的工作壓力。
職場盛行發瘋,以文學爲情緒出口
風靡大陸全網的「職場發瘋文學」,更是看得人笑中帶淚。搜索社羣平臺小紅書,「發瘋文學」話題頁的瀏覽量,更是高達5347.5萬。
「我上班領的不是薪水,而是窩囊費,還有忍氣吞聲費和精神損失費。」一字一句看似在自嘲,實則透露着打工人的心酸和不自由。
集合啦!紳士遊戲《前不良人妻 雛子》繁中登Steam 曹猛的你給太太溫暖的家
我真不是仙二代
「人之初性本善,不想上班怎麼辦」「月薪一千五,命比咖啡苦」「你擺爛,我擺爛,老闆魚翅變炒飯」「上輩子作惡多端,這輩子早起上班」「上班真的很有意思,有意思到讓你覺得活着沒意思」等,文學技巧中的對比法,被大陸社畜用得風生水起,還押韻。
「開工帶什麼東西?1、一顆勇敢的心。2、一雙空洞的眼神。3、一具抗造的身體。4、一張無所畏懼的臉。5、兩隻經得起批評的耳朵。」令人聯想到《懶惰的權利》一書中所言:「21世紀是工作的世紀,也是痛苦、不幸、墮落的世紀。」
財富自由早已實現?瘋到無邊無際
一位網友恍然大悟:「錢一直不在我錢包裡,這何嘗不是一種財富自由!」其他深有同感的粉絲淚目迴應:「原來我早已實現了財富自由。」
還有改寫名人佳句的版本:「我司僱我在」「珍愛生命請自動屏蔽老闆」「鋤禾日當午,上班好辛苦,上完一上午,還有一下午」。
在網路時代仍有上億年銷量的紙本雜誌《三聯生活週刊》,更是發現打工人發瘋文學,經典名著《變形記》竟然早在100年前就已問世:
「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。你是做爲一個籠子還是一隻鳥,有時決定權並不在你手中。」德語小說家卡夫卡(Franz Kafka)所書寫的困境,正是現代人的困境。
當然,「發瘋」到極致便如下圖:
發瘋文學範例圖。擷取自中國社羣平臺,遠見記者邱莉燕提供
熙大小姐 小说
大陸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對外發布的《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2019~2020》顯示,大陸18~34歲的青年的焦慮平均水準,高於成人期的其他年齡段。「星期一恐懼症」「下班焦慮症」……,一個個網路新詞的調侃背後,是真實存在的生活困境。
這就難怪人們要藉着發瘋文學來抒發情緒,就有網友坦承「自從瘋了以後精神正常多了」。面對做不完的工作、加不完的班,在被上司、客戶、KPI折磨的日日夜夜裡,打工人的緊張焦慮似乎滿到喉嚨,也難怪愈來愈多年輕人如此推崇「發瘋」。
中和羊毛:买台北市内湖旧宗段土地持分为10%
挖掘發瘋文學的商機
在網路上「發瘋式」po文,娛樂自我以尋找情緒的出口,似乎也有其必要。
蘇州市吳中區精神衛生中心分析,發瘋文學的出現,其實是現代人對「情緒內耗」的一種反抗。
「不管是文字的情緒表達還是行爲層面的情緒表達,對處於多重壓抑的現代人來說,是十分有必要的抒壓的方式,」不具名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指出,由於過度的壓力堆積可能會導致不安、抑鬱,「合理的發瘋」總比「無限的內耗」好。
商業頭腦動得快的企業,乾脆將大衆文化流行現象與自家商品「聯動」販售。
我家后山成了仙界垃圾场 蓝山灯火
譬如,北京同仁堂促銷「加味逍遙丸」,文案便寫着:「可舒肝清熱,健脾養血,身心雙調,助你實現有效的情緒自由。」
創3個月來最大量!外資大砍鴻海2.52萬張 買超華航2.42萬張
SK8无限滑板
動畫角色Loopy的製作公司也靈機一動,與打工人發瘋文學結合,先是設計「側臥」「不內捲了」等的表情包,接着推出〈Loopy打工日記〉、〈我的女朋友Loopy〉的小故事直播。
關鍵的最後一步是關注度變現,兒童節時,Loopy跟樂樂茶推出聯名奶茶,宣傳語就是「打什麼工,進來過兒童節」。據不完全統計,這款奶茶一天的銷量就超過6.5萬杯。其他還有Loopy名創優品聯名玩偶、Loopy九木雜貨社限量款公仔,生意做不完。
發瘋文學名詞釋義。擷取自中國社羣平臺,遠見記者邱莉燕提供
日系商店進駐大立百貨 高市府呼籲搭乘公共運輸往
上班一族苦悶困擾,發瘋有理
無論側臥也好,發瘋文學也罷,打倒這一代大陸年輕人和打工人的,未必是突如其來的沉重任務,而可能是一天天累積、終而隱沒於血管的負面情緒。
失業找不到工作、熬着身心靈上班,乃至於不婚不孕買不起房,最終澆鑄出一個隱形的水泥桶把人框住,深不見底。
四面都會碰壁,有人習慣性地閉上雙眼,適應周遭環境;有人爲渴望一絲微弱的光亮,或用身體撞向牆壁,頭破血流,或打造小錘子鑿出一條裂縫。
發瘋文學,便是當代年輕人塑造的小錘子,不能引導人們逃出水泥桶,卻能從裂縫中透出光,製造出一些驚喜容人喘息,甚至一點點愉悅的感覺。
引進印度移工? 陳建仁:若確定會說明
如此說來,「發瘋」確實有理,只求打開一束光,暫時逃脫上班的宿命。
(本文出自2023.11.30《遠見》網站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)
总钻牛角尖把伴侣推更远?没安全感的你 需要谨记5点原则
抢攻陆循环经济商机 台泥携宝武环科签战略协定